7月7日,经济日报以《开展技术交流与推广激发陶瓷产业活力》为题,报道我校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陶瓷产业技术交流与推广工作,不断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原文如下:
陶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技术赋能和创新驱动,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陶瓷产业的竞争力,能够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郑州轻工业大学扎根中原大地,注重文化传承创新与科学研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陶瓷产业技术交流与推广工作,不断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为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守好校内阵地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结合陶瓷产业发展趋势,丰富育人内容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洞悉陶瓷产业的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工艺,有效补充学生陶瓷知识体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精神。组织高端人才进校园。学校的钧陶瓷研究院高度关注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断发展壮大陶瓷科研队伍,依托高端人才的学术成绩,借助其在陶瓷行业的影响力,为陶瓷材料的研发带来新突破。鼓励聘任教授开展系列科普讲座,结合陶瓷材料的前沿动态,用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陶瓷基础研究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新思想和新举措。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解读陶瓷新材料,鼓励学生为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科技力量。学校以培养陶瓷设计人才及促进陶瓷文化的创新传承为目标,组织举办“钧韵杯”陶瓷器型设计大赛,为校内外陶瓷设计人才提供技术交流和学习平台,助力陶瓷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以及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企业发展
学校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解决陶瓷产业发展难点堵点上下功夫。积极回应企业需求,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难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奋力开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学校着力开展技术交流及推广活动,关注企业实际需求,依托钧陶瓷研究院在技术转移转化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利用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推广汇编》成果,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性难题的同时,提供持续性指导和帮助,推动院企合作的纵深推进。创新院企合作实践载体与形式,提供培训服务,主动承担起学校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时代责任,积极开展陶瓷企业技术转移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技术转移转化的认识,持续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对接,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学校协同开展企业调研工作,围绕陶瓷材料改进、烧成制度优化、产品设计改良等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合作,以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弥补企业发展的短板,并针对企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确立“提升钧瓷产品烧成率”“不同温度下金属呈色图谱数据库”等科研课题,推动教学科研成果的落地,赋能当地钧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接地址:https://finance.sina.cn/2025-07-07/detail-infequmx662444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