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W T O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怎么办?(一)

时间:2002-05-29浏览:28设置



加入 W T O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怎么办?(一)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玉海

    加入WTO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入世就意味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应对入世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板放到一个国际大市场里去研究。

    今天的发言会围绕两个话题,一个就是对我们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做一下分析。通过这个分析找出现在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二个话题,针对加入世贸以后以及我们过去10年多发展的基础,对一些重要的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谈一些想法。

    首先,对于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分析。

    我们的世贸谈判经历了15个年头,从1987年的3月开始。高新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体上经历了10到11个年头。第一批高新区的审批是在1991年的3月,经过国务院的审批。高新区过去10年多的发展,是跟加入世贸谈判同步进行着,并结合中国国情,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按照市场机制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通过一些数字进行分析。

    国家53个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去年达到了11928亿,比2000年增长了29.4%,是1991年的137倍。从1991年到2001年9年当中平均的年度增长率是63.5%。高新区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去年是2621.3亿,比上一年增长了32%,这个增长的概念是:全国工业增加值当中的四分之一是由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所做的贡献,上交的税费去年达到64.1%,同期增加了31.5%,是1991年的4倍。出口创汇26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2%,也是1991年的26倍,9年当中平均增长是22.2%。从53个高新区总体发展的数据上,可以看出过去10年多高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0%,去年高新区内超过1亿元的企业已经超过1539家,10亿元的企业有89家,百亿元的企业有9家,这就是高新区的发展速度。

    另外一方面,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指引下,高新技术企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按照 O ECD对企业的界定方法,它的界定口径跟我们现在利用的口径还有区别,按照 O ECD的产业口径, G DP的产业比重已经从1993年的1.56%,到1999年的1.94%,是有增加的。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已经由1993年的5%,上升到1999年的9.5%,我们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从1991年的28.8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64.6亿美元,平均的增长是36.2%,特别是在去年,这个增长表现得非常突出。去年全球 I T产业大幅减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去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然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势。去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比前年增长了25.4%,高出外贸增长的18.6%,总体增长是6.8%,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达到了25.4%,在外贸商品增长的份额已经达到了15.5%,这是我们外贸出口增长的主体部分所贡献的。

    今年一季度是我们加入世贸以后的第一个完整的季度年。整个经济在加入世贸以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近国务院在研究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发现加入世贸以后,随着关税的下调以及相关措施的采取,对整个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一季度,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然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态势。一季度,我们对全国53个高新区的统计,实现的工业增加值是2503亿。同比增长了22.2%。比全国工业增加值在一季度的增长幅度高出了11.3%。一季度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是10.9%。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3个高新区在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达到了111.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8%。跟全国工业净利润的情况相比,增长幅度高出全国工业净利润增长的20.9%。一季度,全国工业净利润是负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1%。高新区的净利润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增长幅度比全国的工业净利润高出20.9个百分点。

    另外,一季度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了13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1%,非常快的增长速度,非常高的增幅。比全部商品出口的增幅高出了22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大,达到了58%,全国出口增长当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成为主体。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第二,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当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加入世贸以后,虽然一季度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依然保持比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是潜在的挑战、问题都是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针对加入世贸,我对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问题的分析,最突出的就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多的依赖数量增长,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偏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上主要还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组装加工业的发展。产品主要是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偏低。在出口的产品当中,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占的比例最大。但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产品的核心部件,包括 C PU、内存以及所用的 I C芯片,主要是依赖进口或者是依赖于国内的外资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赚取加工费,盈利能力比较弱。目前,加工组装业,平均的利润水平大体上在2%到3%。

    我对2000年和2001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占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做了一个分析。

    2000年,高新区净利润占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是6.5%。2001年下降到5.4%。今年一季度,数字又下降到3.9%。在高新技术出口快速增长的产品当中,90%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品出口。在出口的产品当中,外资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占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80%以上。

    第二,企业的创新能力比较弱,普遍缺少核心技术。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原创的高新技术产品屈指可数,找不出几样原创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现在大概一年彩电的生产能力是七千万台。但是,在彩电当中的核心技术,有一千多项专利,中国没有一项。我们的 D VD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7%,将近半壁江山,全世界的 D VD产量,去年统计大概是三千万台,中国占了一千四百万台,但是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前一段时间,国内的 D VD厂家谈判 D VD专利使用费,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最终的结论是每台 D VD,要向专利拥有的外国公司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一年一千多万台的产量,每台4美元,专利费也是相当可观的。

    从发明专利的统计来看,发明专利的数量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这几年专利增长比较快,实际上大部分还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真正实用含量、技术含量比较丰富,难度比较大的发明专利,这几年的增长还是不快。这几年,在中国总的专利构成里,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1,大部分申请专利是外国公司的。

    由于企业的利润水平比较低,没有力量进行创新的研究,大部分加工组装企业利润水平只有2%到3%。2%到3%的利润,怎么可能再有钱拿出来进行创新研究?通常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上。我们国家的高新区是什么水平?去年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等部门进行的全国 R&D资源的清查,平均水平是1.92%。区外的企业更低,只有0.63%。区内和区外的企业相比,我们的高新区内的企业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跟国际上一般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O ECD曾经对部分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 R&D的强度、 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进行过研究,分析表明,中国大体上只有3.6%,美国达到27.9%,日本是19.1%,在研发方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我们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竞争对手的全球化,比较优势面临挑战。入世以后,全球的竞争者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竞争力在于我们有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国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比较优势。随着我们竞争对手的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转移过来的产业,同样可以享受这些成本的优势,国内的企业就会丧失所谓的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比较优势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折扣。前不久,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2年报告中列举,单就每个劳动力的成本,每个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如果中国是1,美国是中国的47.8倍,日本是中国的29.9倍,台湾是20.6倍,韩国是12.9倍,马来西亚是15.2倍,印尼是2.2倍,印度是1.5倍。单就劳动力,我们的劳动力非常低,甚至低于印尼、印度这些国家。如果考虑效率因素,按照劳动生产力因素,大打折扣。按照人均的产出来看,美国仅仅为中国的1.3倍,只比我们高了30%的劳动力成本。韩国甚至只有中国的0.8倍,效率因素比我们的成本还低。

    另外,入世以后,国内市场的概念,将逐步被全球市场所替代,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科研处转自《科技日报》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