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今年暑期,学校精心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广袤的乡村,围绕教育赋能、文化传承、科技兴农等领域,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为笔、以热忱担当为墨,将青春智慧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中,绘就新时代青年的绚丽篇章。
美育浸润乡土,齐绘多彩蓝图
艺术设计学院“艺路有你”乡村义务支教服务团连续9年赴河南省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依托学院“立德·励志·砺行”学生发展型资助项目,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为校园里的留守儿童们开启了一场知识与艺术的奇妙之旅。实践团队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美术课上引导孩子们释放创意,用画笔描绘童真世界;书法教学融汇硬笔与毛笔技法,传承翰墨文化;同步开设的文化辅导、音乐鉴赏和体育训练课程,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支教期间,团队还开展了升旗仪式、防溺水安全讲座、地震火灾消防演练、资助政策宣讲、文艺汇报演出、书法绘画展等活动,实践队员全程担任“临时班主任”,细致照料学生校园生活。此次支教不仅搭建了美育启蒙的桥梁,更用艺术之光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七彩支教润童心,校地协同助振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轻马七彩”支教服务队入选全国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后,赴我校定点帮扶村——濮阳市范县杨集乡东桑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实践团队秉持“启智润心、铸魂育人”宗旨,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时代精神、安全成长四大模块,为乡村儿童提供多元化教育帮扶。队员们在实践中以红色课堂为根基,引导孩子们以史为鉴、以英烈为范,在红色故事中筑牢信仰之基;结合“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通过旗帜教育、少先队知识教学等形式,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为主题,组织模型制作、梦想墙绘制等活动,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轻马七彩”支教服务队从历史记忆到红色传承,以多元课程为东桑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广阔视野。本次活动不仅锤炼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更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服务乡村与学生成长的双向奔赴。
青春“食”践筑防线,科普赋能促振兴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春‘食’践行 科普促振兴”实践团深入河南温县赵堡小学、内蒙古包头石拐区村等地,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系列活动,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团队聚焦青少年食品安全认知盲区,巧妙运用“碳水化合物是奔跑的‘燃料’,蛋白质是成长的‘砖瓦’”等生动比喻,将膳食指南转化为趣味课堂;通过“辣条高盐要少吃”“无糖食品也含糖”等互动话题激发讨论,现场反响热烈。在内蒙古石拐区村,队员通过实物演示“观色、闻味、察质”三步法,深入浅出讲解黄曲霉毒素危害。在四川大竹县前锋村农户家中,针对性指导冰箱使用规范,强调“生熟分装密封”“冷冻肉存储不超三个月”等实用技巧。实践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实际行动,用青春智慧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彰显了轻大学子的时代担当。
解码果园生态链,绘就农旅青春图
体育学院“绿岭探微”实践队赴河南牧院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甜蜜百果采摘园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实践中深入参与果园管理各环节,系统学习作物种植技巧和果园运营模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掌握锄头、镰刀等农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分组完成耕地、除草等农事作业,切身感受农耕辛劳。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将体育科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向果农示范讲解了农耕劳作中的健康防护技巧:包括正确弯腰姿势以减轻腰部负荷、科学搬运重物避免运动损伤、简易拉伸缓解肌肉疲劳等方法。通过亲身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农业生产的认知,更真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实践真谛,队员们专业实用的指导也获得了果农们的高度评价,实现了知识服务乡村、实践促进成长的双赢成效。
我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通过基层实践,学子们既深化了国情认知、厚植“三农”情怀,更锤炼了坚韧品格、提升了实践能力。学校将持续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淬炼过硬本领,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以实干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