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张一心教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选为“进京作品”

时间:2019-12-06浏览:330设置

《邙塬清逸图》张一心 周 祥

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艺术设计学院张一心教授(第一作者)与人合作的山水画作品《邙塬清逸图》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并且选为“进京作品”,该作品还要参加12月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的第三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 获奖提名”作品展。这是我院在美术创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强的全国性美术盛事,备受美术界关注。据悉,本届中国画作品在各省市选送的基础上,经复评共有604件入选,其中获奖提名12件,进京作品76件。在进京作品中山水画只有22件。《邙塬清逸图》从2017年开始构思,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创作并成功入选,充分显示了张一心教授的艺术品格和创新精神。张一心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他传统功力深厚,写实造境能力强,作品气韵生动、匠心独运。张教授创作成果丰硕、理论水平较高,在美术界享有较高声誉,是我院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

近年来,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美术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展览和美术创作,涌现出了多位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创作领域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和省美协的重要展览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美术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讯员:贾红雨)

附:《邙塬清逸图》创作心路                                                  

《邙塬清逸图》,意象地表达了中原邙山的胜境。

我们眺望邙塬的高天厚土,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至郑州的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以黄土为主的丘陵带。相传春秋时代的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历代皇帝也把这里视为风水宝地,历史上的楚汉战争在这里发生,著名的“鸿沟”遗址至今还赫然在目……这里出现过太多的传说,发生过太多的故事。

邙塬不仅有丰厚的传说与历史,还以博大的胸怀、广袤的土地,年年代代养育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芸芸众生。农民在这里耕作,工匠在这里营生,一方百姓一代又一代在这里成长。邙塬,既见证着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又为人类做出着无私的奉献。

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邙塬,虽然有各种时代的标志物,但还保留着大自然的样态,青山、绿野、黄河,还有淳朴的民风。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周末节假,逃离一下雾霾与喧嚣,来这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亲近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乡亲乡情。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繁华,却是烟霞绕山水,清气满乾坤。遊于斯,感于斯,我们画了这幅《邙塬清逸图》。

我们的画面上没有刻意追奇造险,在平实朴素的构图中,精心构置着万象,细观之下,你会发现,我们不厌繁复地画出了田地、村落、树木、山梁、沟壑、道路、农舍、汽车、电塔、畜禽、飞鸟。观者沉浸其中,仿佛能听到村里的邻间人语声,鸡鸭猪狗鸣。在组合这些繁杂元素时,还暗藏着太极图一般的回环曲线。乍一看,构图并不奇崛,但画面富有变化,不逊韵味。

远处的塬上坡峰,又以简练的线条勾勒。淡墨烘染、淡彩设色,璞玉一般清丽透亮、观之清新畅快。

一般来说,画面中心部位的画眼位置,会加强黑白或色彩的对比,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件作品反其道而行之,其画眼部位设置了一大片半抽象的弱对比区域,似有似无,简淡虚空。这是让人产生遐想的地方。

传统与当代、刚健与柔美、繁复与虚空、具象与抽象的巧妙结合,使这幅画显得与众不同。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