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四十载,满园桃李竞芬芳。2017年6月10日,郑州轻工业学院将迎来40华诞。40年沧桑砥砺,40年励精图治。为迎接学校40周年校庆的到来,我们以“叶的风采 根的情义【1977-2017】•讲述”为主题,邀请了4位教师和1个学生群体,以讲述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他们在轻院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们,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实现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的冯绍彬;是在轻院毕业、工作,自己的女儿同样毕业于轻院,具有两代轻院人情节的王建民;是毕业于轻院,创业后回报轻院的校友甘一彤;是在轻院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青年博士教师李一浩;是“全国活力团支部”通信工程14-1班的全体同学,他们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轻院人对学校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自豪,对未来跨越发展的信心。近期我们将陆续刊发五位师生的故事,共同祝愿轻院明天更美好,携手谱写时代新篇章。
选择轻院人生无悔
——冯绍彬
在轻院四十年校庆来临之际,作为一个轻院人我感到骄傲。在人生的路上往往有多种选择,正确的选择能够让自己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次重要的选择甚至可以决定你今后的一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选择来轻院工作正是如此。
我1967年毕业于哈工大电化学工艺专业,后一直做电镀。78年在河师大做研究生,专业仍是电化学方向。毕业后留河师大任教。当我得知轻院筹建工科电化学专业的消息后决定来轻院,这里才是我真正应该落脚的地方。
1988年我来到轻院,当时电化学专业刚刚建立,自己的专业和才华得以施展,也正式开始了我在轻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93年我晋升教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随后又攻克了一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计委部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个题目连续两次获得资助,均被誉为轻院零的突破。我的一本专著《电渡清洁生产工艺》成为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向行业推荐的系列丛书八部中的一部,并得到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在电气学院领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电化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曾经连续六年学生毕业直接与新加坡的一家公司签约就业。学校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曾当了两届省政协委员。2004年我到了退休年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又在岗延续工作了八年。我现仍兼着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五届顾问,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专委会主任,郑州市电镀协会理事长等职务,继续发挥余热。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轻院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今献上散文诗一首,讲讲当年我是如何来到轻院的。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
我相信每个正在或曾经在轻院工作、学习的同志都有许多故事,我今天就讲讲当年我是如何来到轻院。
1977年,我正在豫西一个小县城的机械厂上班,当从广播里听到郑州轻院成立的消息时,并未曾多想。文革后能平静做自己的专业,我已感到满足。下面的一首诗抒发的就是当时的情感。
何处觅得桃花源?邙山岭下少风霜。
小荷初露春来早,直把异乡作故乡。
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地蓝天,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第二年,国家恢复高考,同时也恢复了研究生招生。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考取河师大。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全家也从县城迁到了新乡。可以说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是改革开放圆了我不敢有的梦想。
我与轻院真的结缘,应是十年后的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我哈工大的专业老师宋文顺先生,他时任轻院教务处长,正忙于电化学专业的筹建。我答应前来讲《电镀工艺》,融入轻院的发展。
然而“好事多磨”,一切并不那么顺畅。
轻院当时为部属院校,工作调动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不仅河师大不愿放人,省主管部门也明确亮出红灯。直到临近春节的一天,省有关领导来轻院慰问座谈,询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省里协调帮忙?宋老师顺势提及此事,领导当即表态支持,这才峰回路转。
对我们每一个人讲,来轻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我再次圆梦的地方。从此有了依托和平台,搞科研不再匹马单枪。我们是一个专业,一个团队,甚至可凝聚全校的资源。比如,2003年为了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曾有计划的组织力量。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零的突破,果真使然。
2017年,恰逢建校40年庆典,献上小诗,也献上我的祝福,我的心愿:
让我们共同举杯,
庆贺你的四十华诞。
是改革的摇篮将你孕育,
是黄河的涛声伴你成长。
如青松你挺立嵩岳承接雨露,
似玉兰你扎根沃土沐浴阳光。
让我们为你歌唱,
雄姿英发你正鹏程远航。
四十年风雨你勇于开拓进取,
四十年硕果你享誉北国南疆。
“为之则易”是你自信的铭训,
“不忘初心”是你永恒的誓言。
从1977到2017,
从“西郊”“东风”到新区扩建*。
大树参天早就根深叶茂,
独具特色更是雄踞中原。
举杯庆贺你四十华诞,
愿青松不老再铸辉煌!
*指轻院的西郊旧址,东风校区和科学校区。
——冯绍彬2017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