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立校育英才】创新教学模式 拓宽育人渠道 为学生全面成才创造条件

时间:2016-12-21浏览:524设置


近年来,艺术设计学院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积极拓宽培养渠道,着力打造育人环境,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遵循“育人为本、彰显特色、注重创新”的育人理念,提倡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尊重学生在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探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的育人工作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德育为先,优化党员培养和发展模式

1、开展思想教育主题艺术作品比赛及展览。以“为人民设计”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以纪念“12·9”、 “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国庆、建党九十五周年、反腐倡廉为主题组织招贴画展等;利用学生资助工作平台,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资助工作形象标识的征集活动,增强学生责任和感恩意识;引导鼓励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用专业所长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如创作《河洛之光》、《轻院风光》大型校园油画,为大学生活动中心创作系列装饰画等一系列活动举措使同学们在艺术熏陶以及对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启迪。

2、建立并完善党员“321”培养模式。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员“321”培养模式具体内容为,在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过程,要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三个阶段:公益家园--党校--党组织,在申请上党校前,要加入艺术设计学院公益家园组织,成为公益家园一名成员;两项奖励:学生党员在发展为预备党员之前前需获得院级以上奖励两项;一件作品:学生党员发展前创作思政教育、党建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三爱”教育等为主题原创艺术作品一项。

3、成立党员公益设计工作室。该工作室以学生党员为核心骨干,利用摄影、摄像、动画、平面海报等多种展现形式,定期推送设计作品,宣传以党建思政、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等为的公益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生为本,探索开放式教学路径

1、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设计大师来校开办讲座。近五年来,艺术设计学院共组织学术交流及艺术讲座80余场,日本工业设计界著名专家、原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教授佐野邦雄先生,连续12年坚持来我校讲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釜池光夫教授、英国竞争创意设计中心主任西蒙˙博尔顿教授多次应邀来校主持开展设计工作坊活动。

2、整合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工作室”制度。艺术设计学院工作室制度始于2004年,目前已成立教授、博士工作室22个。师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和校企合作工程项目,来自任建军教授工作室的余洪海设计作品《balance》,在2012年的IF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得全球第4名的好成绩,成为中国学生在该项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高亮教授工作室学生2011级杨磊同学一人囊括红点设计大奖3项、IF国际设计大奖1项、博朗设计大奖1项等多种奖项。

3、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Workshop开放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将公司的设计及工程项目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近5年来,学院共举办Workshop系列活动20余场,如工业设计系的“Creative Visual Thinking”、环艺设计系的生长空间设计训练营、视觉传达系的“设计思维·发现”以及“尖荷行动”设计教育实训活动等。

4、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推出“艺术·设计”主题展览活动。学院本着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积极拓展有限的校内空间,建成两个约550平米空间的艺术展厅,积极组织校内校外高质量的艺术展览活动,制定学期展览计划,完善各项展览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参展、观展氛围,学生也把展厅作为学习的另一重要阵地。自2015年起,已完成展览60余场次,其中不乏白金男设计作品展、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JESSE作品展等高质量的设计美术展。

三、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学生工作品牌

1、以中原传统民间艺术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民艺美育工作坊”。 学院结合学校地处中原地区的地域优势以及本学院的专业特色,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努力打造了“民艺美育坊”这一特色项目。这是一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艺术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创新性学生工作,该项目依托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民俗艺术馆”等平台,借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项目的影响作用,以传统民间艺术美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着力于青年大学生艺术修养、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和对本土认同感的提高。目前,已举办九期,内容主要涉及民间剪纸、传统木版年画、传统女红刺绣艺术、传统面点蒸花馍、传统陶瓷制作等。该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2016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工程,在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佳绩。

2、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学生为主体创办《创艺》杂志。该杂志由著名书画家郝石林先生题写刊名,创办于2006年,杂志为半年刊,并根据实际需要出版特刊,目前已刊出19期正刊、2期特刊,是全面展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3、利用校友资源,拓展交流平台,开办“校友讲坛”。校友讲坛自2008年开坛以来,截止目前已举办29期,累计邀请包括海南金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姜代云董事长、深圳市刘永清设计有限公司刘永清等优秀校友近40人,涉及学院所有专业领域。

四、强化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搭建学生创业孵化器。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于20144月,学生创业公司竞标入驻资格,常驻八家公司,有专职创业指导老师负责,学院出资为公司聘请财务代理进行帮助和指导。中心具备创业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创业竞赛、创业培训、校友讲坛五大职能。运营两年多,培养出多位优秀的学生创业典型,如王星皓团队的郑州童木文化传播公司获得学校2015年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一等奖、2016年全国“创赢未来”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并获得2016年河南省创业引导扶持资金4万元支持;李自波团队的郑州市爱凯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信小微企业助力计划”全国二等奖、郑州轻工业学院优秀创业团队、2016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创青春”计划创业类金奖等荣誉。

2、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扩展校外实践基地,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学院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扩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五十余个,如北汽福田、新飞电器、河南宇通、海南金厦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办学,聘请企业知名设计师、优秀校友等作为客座教师,率先推行聘任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模式开展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IF奖、红点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诸多有影响力的大赛中屡获佳绩,三年来,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80余项,其中国际级9项,国家级91项,包括IF奖全球第四名、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院于20159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党总支荣获2016年学校“先进党总支”;服装设计与工程12-1班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文明班集体、杨秋实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学院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5年,我校在IF国际设计大赛全球院校获奖积分榜中累积80分,排名全球第13位。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