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党委宣传部特别策划推出“凝心聚力谋发展 求真务实谱新篇”专题报道,聚焦教代会代表及普通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期待,谈变化,说发展,话梦想,怀着信心和憧憬再次起航。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我校广大女教职工在各个岗位上努力工作,敬业奉献,在学校事业发展中撑起“半边天”。她们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风貌,立足岗位、建功成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优秀女性的代表和知识女性的典范。本期特别报道我们将聚焦这些巾帼英雄,展示她们的风采,倾听她们的心声。?xml:namespace>
深化教学改革 加快数学类课程教育信息化进程 | ||
![]() | 我国教育界正面临着教育创新百年一遇的机遇,“教育信息化”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教育部工作要点,并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机遇和挑战并存,建议学校要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积极应对。更加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以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加快MOOC和SPOC课程建设,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或线下线上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为当代学生创建更好、更适合的学习环境和优质资源。 数学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慕课课程的研究与制作刚刚起步,我们要在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进一步搞好数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引领河南数学类课程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 |
徐雅静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教授 |
发挥省级科研平台优势 服务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 ||
![]() | 河南省“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院士工作站自2010年建站以来,经过6年的建设和发展,在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研究、微波/射频天线设计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是“十三五”的规划开局之年,院士工作站将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和持续推进学校三大任务为建设目标,做好规划,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凝练方向,整合团队,以精密无线定位和导航技术为手段,围绕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和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行业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着力解决特殊场景下的精准定位;二是坚持理论创新,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三是增强团队激励机制,加强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院士工作站的合作研究。 | |
赵红梅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 |
建立师生交流长效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 ||
![]() |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我秉承陶行知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书的同时更应当育人。因此我建议建立师生沟通的渠道,加强师生交流长效机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具体措施为:一、实行导师制:新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一师对多生),形成相应的师生团队,建立师生档案;让学生在团队中有归属感,遇到问题有解决的渠道;二、全方位培养: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修养养成。利用多种方式(包括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创新能力、身体和心理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快捷、友好地进行师与生之间、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所想、所求和所困,适时恰当地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师生团队中学会关爱、友善、沟通、协作和创新,成为有健康体魄、品行高尚的创新型“真人”。 | |
陈镇平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教授 |
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
![]() | “十三五”期间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卓越工程师教育为抓手,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在保障第一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各个专业的工程认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
刘亚莉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
立德树人 不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 ||
![]()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三五”开局之际,校六届教代会的召开将为我校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倍感振奋。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忠于教育事业,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教师也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无私奉献,才能苦中有乐,无怨无悔。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 |
何培英 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 |
提升个人魅力 做优秀的教学引导者 | ||
![]() | 1987年我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郑州轻工业学院,经过近30年的变迁,我所在的部门从体育教研室到体育教学部在发展为体育系直至今天的体育学院,我也从年轻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并成为河南省首个乒乓球国际级女裁判。 时值学校“十三五”开局之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倍感兴奋。多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知,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仰慕之情,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及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的园丁,理应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而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也必须努力修炼,提升自身的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在其周围聆听教诲,接受教育。 | |
袁文惠 体育学院 教授 |
深化改革 不断提升外语教学质量 | ||
![]() | 最近高等教育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实施,给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学在为学校提供双语人文支持,深化学校人文内涵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理念方面,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向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特别强调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在教学模式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 |
刘静 外国语学院 教授 |
以生为本 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 ||
![]() | 轻院是我母校,我也是轻院人,把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就是我的梦,更是轻院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愿望,关键是把美好愿景转化为脚踏实地的有效执行才有未来。首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大学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创新、创造和改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目标出发,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第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具体准则,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他自己的英雄,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建设开放的第二课堂,引导和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教师教学工作做好服务,激发教师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
邓璐娟 软件学院 教授 |
加快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 ||
![]() | 新时代对于教学的定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能够导致学习行为的交流活动”。我们结合IT行业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搭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平台,赛课结合、学研结合,取得了令全省兄弟院校瞩目的成绩。我校每年4月份举办的郑州轻工业学院ACM程序设计大赛,吸引了包括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在内的十几所兄弟院校80多支队伍、200多名校外师生前来切磋交流。这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也是我校“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工作理念的体现。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的特色骨干大学”这一目标,在教学上不断改革,在科研上不断突破,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 |
李晔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教授 |
踏实做事 潜心育人 |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我们将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导向,以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为平台,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点为依托,以专业认证为目标,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门办学的理念,加强与企业和已经毕业校友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实验室,建设创新工作室,扩大生厂实习基地规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突破,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尽一己之力。努力做到:踏实做事,潜心育人;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 |
曹祥红 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