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河南日报》、《七日财富》报道我院探索毕业生就业新机制

时间:2003-02-21浏览:140设置



    2003年1月24日《河南日报》在第三版报道了“校企联手建立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新机制”的消息。全文如下:

    1月20日上午,郑州轻工业学院与河南华天光电技术公司、北京业之峰装饰公司等8家民营企业郑重地在合作意向书上签字,一种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应运而生。

  根据协议规定:校企双方将在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在毕业生进行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为贫困生进行勤工助学实习、科研开发和毕业生分配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对这种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分配的新机制,出席签约仪式的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的有关负责同志认为,这种机制由于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充分的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供求双方公平选择,从制度上保证了双方的利益;有利于双方摸清对方的“底数”,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以保证人才“适销对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是一个供求双方双赢的好举措。

    2003年2月12日《河南日报在第三版报道了“郑州轻工业学院 探索学生就业新机制”的消息。全文如下:

   一种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应运而生。  记者日前从郑州轻工业学院了解到,该院与河南华天光电技术公司等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据介绍,郑州轻工业学院与8家企业达成的合作意向内容包括:校企双方将在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在毕业生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贫困生助学实习、科研开发和毕业生分配等方面密切合作。

  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他们认为,这种机制对企业来讲,越过了“试用期”的门槛,在大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选择好自己的适用人才,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有的甚至能直接顶岗;就学生而言,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充分利用校企为自己搭建的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从学校来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是低年级大学生的榜样,进校后能很快找准主攻方向,选准自己的位置,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003年2月14《七日财富》第59期第3版报道了“近16万毕业生炙烤就业市场”

的文章,文中报道了我院毕业生就业新机制建立的情况,文章节选如下:

    

    1月15日,一个简单的签字仪式在郑州轻工业学院一间小型会议室里举行。签字双方是轻院计算机系和河南华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

  校企合作本不是什么新闻,何况双方都比较低调,又没有大企业参与,但即便如此,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就连平时对此类活动极不“感冒”的在校学生也有不少人参加。显然此次合作的内容不比往常。

  在双方达成的四项基础原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两项事关该校学生的实习和毕业分配:简单地说,就是华天优先安排该系学生在企业实习,并优先录用其优秀毕业生。作为回报,华天向校方提供10万元的扶贫帮困和创业基金。此外,双方还就科研课题和项目开发进行合作。

  出席仪式的除了校方的领导和一些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外,还有该系的学生。首批和华天签约的计算机系的十来个学生端坐在那里,既喜悦又拘谨。

  看起来很成熟的丁涛告诉记者,他和系里的七八个同学一起在华天实习了两三个月,感觉很不错。目前都已经和华天签了就业协议。不出意外的话,等7月份一毕业,他们就是华天的一员了。

  他们中的陈勇、李政、唐少勇等也认为,华天虽是一家民营企业,知名度也不算很高,但在安保行业一直做得不错,在河南省算得上数一数二。像他们这样的新员工实习期过后,月薪也在10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实习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对公司有所了解,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在大家都为就业而奔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单位可以去,他们为此感到欣慰。

  据介绍,往年他们学校很少有学生愿意在春节前和用人单位签协议,原因是,节后机会更多。但今年情况不同,大多数学生都先下手为强,有合适的单位就先签一个,像信息控制与工程系,上届全系春节前只签了三四个,今年一个班就签了十来个。

  像他们这样幸运的毕竟是少数。据了解,目前高校绝大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面临的主要任务,依然是遍查各种信息,寻求就业机会。但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不少学生表示,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