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
(摘 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典”防治的24字方针:“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全力以赴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维护学校政治与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防治工作的原则是:
第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非典”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把高度重视防治“非典”工作与“三个代表”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代表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第二、坚决果断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第三、取消不必须进行的规模较大的群体活动,集体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旅游须经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批准。建立个人外出报告制度。
第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组织领导
成立郑州轻工业学院“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张亚伟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张胜利副书记、吴铁军副院长、张鑫副院长、龚毅副院长、纪委黄遂清书记、工会王文亮主席担任副组长,龚毅副院长主持常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党办院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校医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工会、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团委、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区办事处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全校“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党委办公室,电话:3556281。
各院系、各附属单位分别成立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本单位的防治工作,并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控电话:3556408、3556409(昼夜),联系电话:3556281(白天)。学校各院系、机关各部处室,以及附属单位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不论有无疫情必须在每天上午10:30~11:00向学校“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院“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院领导小组,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四)通力做好预防工作
1、一般措施
(1)、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2)、要求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特别是疫情区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避免室内聚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3)、在公共场所工作的专门职工,如食堂员工、医院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戴口罩、帽子,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4)、积极开展校园爱国卫生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和除“四害”工作。要彻底消除校园内的“脏乱差”卫生死角,保持宿舍和个人卫生。尤其是做好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要求每周对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机房等公共场所进行1~2次全面消毒,并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清新,防止病源的滋生和传播。
(5)、要求师生“五一”期间尽量不外出,以避免在途中或目的地受到交叉感染,如果确实需要到外地去,一定要在出发前和返校后向所在院系或单位汇报。
2、消毒措施
(1)、一般消毒:各教室、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教职工宿舍、机房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按规定进行消毒。具体方法由校医院指导实施。
(2)、对高度疑似病人的学习工作场所、居所和通道等由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工作地点、起居场所由校医院组织进行重点消毒。
3、药物预防
由校医院为师生提供有关预防药品。
(五)、严格落实监控措施
1、为每一个学生宿舍配备体温计1支,要求学生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发现37.5度以上发热者,需立即报告校医院。
2、校医院开设独立的、与正常门诊隔离的发热门诊,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实行24小时开诊。省教育厅建立了专家指导咨询值班电话:5907323。
3、社区办事处组织调查、排查辖区内居民的可疑状况;各单位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严密关注本单位教职工、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口的可疑状况。发现任何可疑病人要及时报告本单位和学校“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室。
(六)、果断切断病源,严密控制与疑似“非典”患者密切接触者。
1、对疑似“非典”患者及时送至指定的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同时,各主管单位立即对该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调查,立即安排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到专门地点进行隔离观察,避免与他人接触。
2、相关院系、附属学校教学单位在必要时可提出申请,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经批准后实行。
3、建立保障制度。学校要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七)加强对特殊单位、特殊人群的防护工作。
1、要特别加强校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的防护工作。
2、对外国专家,院外事部门要制定特殊的防范措施和保护措施,对其工作、生活、学习、就医给予特殊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