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亚伟在2003年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时间:2003-05-30浏览:17设置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是在教育部启动教育“质量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河南省教育厅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的背景下召开的,对于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促进我院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促进我院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两天来,各位与会代表抱着对学校、对学生、对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现了与会代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此,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大会圆满成功致以热烈的祝贺。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我院十五计划的第三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委希望全院教职工能够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我院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结合我院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发展的时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国际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院校原来意义上的所谓优势,都将变得日渐模糊。对高校而言,很可能要步入一个重新排列组合、重新排定位次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谁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谁能抢先一步,占领制高点,谁才能把握主动权。起码来说,同一个水平级上的学校是这样的。

   在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轻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把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带来的机遇,转变观念,重新思考,完善规划,科学定位。定位包括目标定位、性质定位、特色定位、规模定位等方面。科学的定位对我院的发展起着导向、激励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立足于对我院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是否可以把我院定位为: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有一定规模,专业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多科性的、万人以上规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这一定位,与以往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相比,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原来的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的理、工、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发展,在学科和专业布局上,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可为学院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二是从原来的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更加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学位点建设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更加紧密;三是从原来的以行业工科院校作为学院发展的参照系转向以全国同类高校整体水平为参照系,对我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体现了前瞻性――适应我院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可能性――符合我院发展的实际。

   如何才能实现我院的目标定位?在市场经济中,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实现我院的目标定位的关键在于打造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学校的多种优势整合形成的,可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理论上说,在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凡是你可以花钱买来的,你的竞争对手可以花更多的钱买到,所以这很难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一定是具有独特性、异质性的东西,是别人花钱买不到的东西,在市场中是没有办法交易的。对我院来说,要打造这样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突出办学特色,包括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特色、学科和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等;其次在于管理水平和层次的提升;第三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一,我院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办学特色,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持特色,进一步增强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办学水平不在于办学规模――办学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办学水平也不在于学科数量――学科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地位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于是否拥有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一流大学当然都有一流的学科,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而是有几个学科特色突出,优势突出,从而在某领域内享有盛誉。同时,知名大学的规模未必都很大,如美国芝加哥大学,70年来在校生人数基本保持在1万人左右。因此,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的是优势,“不为”的是劣势。只有在局部、劣势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全局、优势上更好地有所为。

   其二,科学的管理是一种协同力,它可以通过协同各种要素、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因此,打造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和层次。管理是科学。同样的条件,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主要看管理;同样的投入,能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主要也是看管理。当前,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的变化,学院规模的扩大,都提高了管理的难度,何况高校无小事,小事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酿成大的事端,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敢于管理、严格管理、善于管理,要转变管理思想,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我院管理水平和层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文化是无形的管理,但却是最有效的管理,同时,独特的文化本身就是构成我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希望大家能从培养和发展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从我院建设与发展的百年大计的高度来参与这场讨论,凝练和概括出独具特色的轻院文化。

   其三,高等教育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突出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上。学生的入学选择,反映的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毕业生的就业,则反映的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度。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打造我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要素。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才是高质量,怎么样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呢?

   二、倡导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新的质量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适应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树立新的质量观

当前,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高校的教育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包括许多教育专家在内,担心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理由在于:扩招导致学生差异性增大,导致教师数量、教育资源短缺,导致教师对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由此,人们得出教育质量滑坡的结论。这种看法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如果问题真的如此简单的话,那么我们按照扩大招生的比例增添足量的资源和师资,教育质量不就可以保证了? 

事实上,如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仍以传统的适应精英教育的质量观衡量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当然首先是量的增长,但量的增长蕴含着质的变化。因此,在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社会经济多元化、人的素质差异化的条件下,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过程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精英教育的质量观,而必须树立与大众化教育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质量观。

   其一,树立以社会评价为核心的大众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因此,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相应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应当以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当前存在的某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原因固然很多,但传统质量观影响下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人才的质量要求相脱节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多种不同要求中,应当强调社会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即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只有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才能说是达到了质量标准。

   其二,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观。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老化周期加快、职业更换频繁的当今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的知识更新必须与时俱进,一个人不可能在学校中把所有将来要用的知识都装进大脑,一技之长终身受益已成为过去,学习成为人类终身的需要,这就是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潜力,使学生掌握那些具有“生产性”和“工具性”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知识),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其三,树立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质量观。社会需要是多元的,学生个体先天的潜能及适应能力也是多元的,这就要求不能用固定的绝对的标准来剪裁、扼杀这些差异。例如,对于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型的、应用型的、管理型的、经营型的等各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具有特色的创造型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元化。

   (二)与新的质量观的要求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水平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不仅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还包括办学思想、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等软件因素。上述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形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各因素之间组合的紧密程度以及科学程度,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更大的影响。对我院来说,我们的教学质量从何而来呢?

   1、向教学组织和运行的规范化要质量

规范,首先意味着秩序,意味着人要受到外在的规则和秩序的约束。但没有规范,就不会有效率,对任一系统而言,无序状态是最自由的状态,但却是最无效的状态,因此,教学组织和运行要有序,要有规则的约束,要规范化管理。但规范并不仅仅意味着约束,当规则内化为人自身的自觉要求时,成为一种自律时,规范也就会从约束转化为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事实上,无拘无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作为生物,要受到生物规律的束缚;作为社会成员,要受到法律、法规的束缚;作为一名教师,你从事的教育活动当然要受到教育规律以及根据教育规律所形成的规则的束缚。因此,必须正确对待规范。

   对我院当前来说,抓好教学组织和教学运行的规范化,一是要强化教学管理,从严治教,切实维护实施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组织教学工作的规范性,确保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二是各个层面的教学单位要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的分级原则,各司其职。教研室作为教学组织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教学规范运行的基础,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规范教学活动的管理,强化教学环节的落实;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对于学生评教制度,不少人担心:如果老师要求严格,学生就会为老师评低分;要求宽松,学生就会评高分。对此,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推行学生评教的结果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要求严格、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老师,而不是上课敷衍、糊弄学生、考试要求低、人人都能过关的老师。因为,学生考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而不是来混日子的。25周年校庆前夕,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让毕业生写出他心目中最优秀的几位轻院老师,令我们高兴的,也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是,毕业生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是那些严格要求学生、满腔热忱对待学生的老师,甚至是那些严厉批评过他们的老师;相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不负责任的老师并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多高的评价。应当说,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我们教师应当有这样的自信。

   当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应当力求完善,因此,对于目前在校的学生评教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差,我们应当制订一定的纠偏措施,使学生评教更为准确、全面。

   2、向教风要质量。教师从事的是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教育资料。教师一定要明确,你教的是一门课而不是一本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育的方向、目标、学生的现实状况,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教育参考资料,编写教材,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二是激活知识。要根据自己学习研究的体验,用“心”去将书本中死的知识激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体悟;三是优化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教师的责任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体现在学生整个“成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严谨、科学的作风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使学生成才,更使学生成“人”。

   3、向学风要质量。学风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没有良好的学风,就不可能有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存在的不良学风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人的因素,但也有学校引导、教育和管理的因素。因此,要从“导”和“管”两个方面着手抓好学风建设。

   “导”的方面首先是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减少、克服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二是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研讨式、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重提高科技和学术含量,开设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业余科技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深刻的持久的影响。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当年,陶行生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教学生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敢于、善于创造。解放双手,增强实践能力。解放嘴,使学生可以享受议论自由,各抒己见,积极交流。解放空间,把学生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把学生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进行思考、反思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调动起来,才能使大学的课堂和校园不仅成为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成为各种新观念、新想法、新思想萌生、涌动、交流和碰撞的园地。

  “管”的方面是要加大管理力度。学生的主动性和受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必须重视纪律和制度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良好学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许多良好的素质其实是纪律和制度逼出来的,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堪称世界第一的公民素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制度的约束形成的。制度一旦建立,就应该严格执行,现在遇到处分学生,我们往往会考虑从轻发落,从宽处理,这样不行,立法和执法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立了法不执法,就等于没法。

   4、向教学内容的创新要质量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科学在进步,社会需要在变化,而我们的教学内容仍然是陈旧的内容,这不仅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甚至也不符合学生的要求。当前,学生对教学反映的意见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太慢。一方面存在着学生负担不轻的问题,同时又存在着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不多的问题。因此,缩短教学内容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应当始终成为我们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一定要选用那些吸收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学科知识的组织、编排高质量的教材,淘汰那些观点陈旧、内容浅显、体例呆板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起一个高起点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可推进任课教师的知识更新。适当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可以促进双语教学的推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外语训练。

与此同时,是否可以考虑编辑部分“论文教材”供高年级学生使用,根据教学大纲,每年选编某学科某方向的各种观点的优秀论文形成教材,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可以考虑新技术讲座规模化,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学分,成为高年级学生课程的组成部分。

   5、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质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它。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手段本身,它往往会反过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多年令我们头痛的诸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信息量普遍偏低等问题,有可能得到较彻底的改观。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构建开放性的网络知识教学平台,实现网上教学、网上评教、网上办公。同时,要大力提高我院教师的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目前,在很多大学,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很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直接用课件。用课件上课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已经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交互式讨论。这一点我们学校还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三、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1、提高认识,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根据我们的目标定位,轻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有一定规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不是研究型大学,即使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我们的研究生仍将只占较小的比例,所以,我院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因此,教学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教学工作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后勤职工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教学,轻院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没有学校,也就没有我们的事业,没有我们个人的工作――思想上的认识一定要到位。

   2、狠抓落实,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提法,而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一个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实实在在的过程。一是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院党委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落实,今年明年要突破这个瓶颈,缓解师资紧张的局面;同时,学院已决定启动郑州轻院“教学名师工程”,努力打造教学名师,大力扶持教学名师。学院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要给教学名师以学术休假的待遇。以此带动师资水平的提高,促进关注教学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是要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在教育经费有限、学校各方面都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下,院党委进一步明确,要保证教学经费按规定比例足额投入,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并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和要求。

   3、搞好服务,维护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领导就是服务。党委作为学院的领导核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听取情况汇报,不断研究改进措施,作好部署安排,推动教学工作上质量上层次。机关各部门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教学、听课,从教师、学生中了解教学中的情况,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二级学院、系、部的领导作为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一定要负起责任,抓好本单位的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要服务于教学。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教学的一条特殊教学原则,因此,要支持鼓励更多的教育教学科研立项,不断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离开了对学科前沿的把握,离开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专业课的水平将无法保证,专业的特色也就不会存在。

   学院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后勤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都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要建立各部门为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机制,依靠制度的力量,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才竞争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轻工学院历史和现实的地位,以及我们所确定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希望广大教职工充分把握我们的优势,坚定进一步发展的信心;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坚定进一步发展的决心。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提高质量、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培育和发展我院的核心竞争力,轻院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轻院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光辉灿烂。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