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就

时间:2006-03-03浏览:16设置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3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题报道了我校教育教学取得的成就。全文如下: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作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多年来,郑州轻工业学院始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把握科学技术进步、行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动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全国烟草企业许多领导和技术骨干来自郑州轻院毕业生;国家大型家电企业如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新飞、安玻等国内知名企业中的大批中层领导和技术骨干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和电池电镀等行业更是轻院毕业生凸显优势的领域,中原地区的装饰装潢行业轻院毕业生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郑州轻工业学院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早在1985年,学校就从基础课入手开展重点课程建设。建成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体育等4门省级优秀课程,并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特色课程,如食品微生物学、卷烟工艺学、产品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微控制器及应用、制冷与空调器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注重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的动态适应,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

    从1995年开始,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重点教改项目《轻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龙头,该校不断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实现“三通一渗透”,即公共课全校打通、公共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学科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注重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同时,调整、整合、更新专业课程的门类及内容,增加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相联的实用性课程,确保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为适应教学需要,郑州轻院建成了先进的数字化校园和一大批多媒体教室,引进和自主研制了180余项多媒体教学课件,开设多门省级网络课程,为日常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现代化平台。先进的教育手段与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已经建成的40门校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22门省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近两届获得了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6批达469项校级教改项目,直接运用于教学过程,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为广大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基本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郑州轻工业学院一贯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并已形成该校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根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集教学实验、生产实习、科研实践于一体,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先后建立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训练中心等15 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为一体,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炉,很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新飞、神马、帝豪、金星啤酒、安阳玻壳、TCL、科龙等100多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该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2005年与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定向培养软件工程师及学生就业工程”合作正式开展,为学生构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绿色通道”,实现了学习就业直通。一方面,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立题研究,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中接触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领略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效果,为顺利参加工作在思想和技术上打下了基础。

    在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平台的同时,该校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全校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课程已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校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开放制度,把开放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全校所有教学实验中心均向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高实验水平、开展科学研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5年,学校开放实验项目达150多个,共接待学生43万余人时。

丰富创新教育载体

    作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郑州轻工业学院坚持把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拓宽创新教育渠道,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该校把学生的课内外科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该校近三年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并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的科技发明和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有千余名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与了项目攻关活动,产生了一批富有创意和科技含量的研究成果。如:“仪器分析虚拟实验平台的建立”、“新型高分子修复材料的剖析与研制”等。在智能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到了痴迷的程度,整天泡在实验室,反复设计、试验,直到成功地完成智能机器人的制作。

    在注重提升专业教育质量、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形成了以“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一个创新教育的平台和氛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围绕 “挑战杯”大学生科技活动,每年设置了创新、创业、成才演讲比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相接轨的科技活动机制,并以此带动学生日常性科技活动的开展。在近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每年都涌现出几十件具有较高水准的获奖作品。一批跨院系科技、创业团队也随之脱颖而出,如:大学生创业中心、IT创新工作室等团队不仅立足校内开展科学研究,还积极走出校园,努力开拓校外市场,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更好地展现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该校学生以《数控直流电流源》的参赛题目,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各类科技竞赛、学术交流、成果评奖等活动获奖153项,获奖157人次,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37项;学生获得学术成果(发表论文、著作、专利)33项。   

    紧密结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布局、具有坚强学科支撑的特色专业、优化的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才奠定了知识、能力、素质基础,使该校毕业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勇立潮头、大展宏图。(陈强)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