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报道我校30年办学成就

时间:2007-06-13浏览:83设置



 
 
    近日,《教育时报》以“一路凯歌三十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办学30年成就斐然”为题报道了我校办学三十年来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励精图治、笃实力行、辛勤耕耘,在促进中原崛起、服务全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历程。原文如下:
 
 
一路凯歌三十年
郑州轻工业学院办学30年成就斐然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创建于1977年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凡历程,创造了今天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轻工总会、国家经贸委,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教、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励精图治、笃实力行、辛勤耕耘,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卓著,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研发展势头强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建校30年来,学校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立足“轻”字,培育特色专业,构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创建伊始,学校首批建设了家用电器、食品、烟草、电化学等关系人民生活、具有明显特色的轻工类专业,奠定了专业建设的基础。“八五”至“九五”期间,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河南省作为轻工大省、轻工业发展基础雄厚的优势,拓宽专业面向,同时对首批建成的专业进行了重点建设,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优势、特色专业,获得了2个省级名牌专业建设点。“十五”期间,学校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需要,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等社会急需专业。同时,增设了理科类、法学类等对工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很强互补性、支撑性的专业。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工、理、文、教、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
    围绕“新”字,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抓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
    学校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和优化,着力进行课程内容的提炼和更新,充分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既基础扎实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目前,学校已经建成50多门校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9门省级网络课程;获得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完成7批达589项校级教改项目。这些成果为广大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基本技能提供了有力保证。
    紧扣“实”字,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学校发扬重视实习实训的教学传统,切实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等硬件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借助于机构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IT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设立课外学分制度,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充分利用与企业在长期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中形成的“亲缘”关系,与海尔、洛拖、新飞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该校学生获得了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400余项。
    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办学30年,学校已培养了4万余名各类人才,他们在轻工行业的广阔舞台上,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勇立潮头、大展宏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母校增添了无限光彩。
 
以人为本铸灵魂   德育为先育英才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德育内容、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校首次德育工作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
    强化阵地意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学校适应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网络时代等新形势带来的要求,在巩固原有阵地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园区、进社团、进网络,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增强了针对性、渗透性和实效性。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类社团先进管理单位”,“北斗星”网站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网站。
    强化品牌意识,创新学生德育素质考评体系。2003年9月,学校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推行了“德育学分制”,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依据学生平时思想政治表现,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日常行为等,对每个学生德育的表现进行考评。“德育学分制”实现了德育工作考评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此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化质量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潮”活动为龙头,以日常性、群众性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日日有安排”。学校的大学生艺术团被团中央等单位授予“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学校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四化”工作机制,即社会实践运作项目化、内容丰富化、过程全程化、实施形式多元化。学校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强化服务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了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完善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奖、贷、助、补、减”以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六位一体的助困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了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关注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目标的实现。学校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评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优秀学校”,多次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科建设龙头劲舞   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学校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优势学科聚集人才,以学科特色赢得竞争力,逐步形成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
    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学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扶植和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学科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电机与电器、食品科学、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河南省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学科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食品学科的烟草化学和香精香料研究方向是国内高校唯一拥有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烟草和香精香料行业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机与电器学科长期关注家用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国内外电器发展趋势,在信息电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广纳群贤,构筑学科人才高地。学校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8个,有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0多人,形成了以院士和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教授、博士为中坚,以敬业实干的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一批优秀学术群体。
    加大投入,夯实学科建设基地。学校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拥有信息化电器实验室、表界面科学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新飞集团、摩托罗拉(亚洲)、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就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工艺、管理等课题进行合作攻关。学位点建设快速发展,现有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工作成绩斐然,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计划项目4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6项。学校还充分发挥多学科、人才密集的综合优势,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比如,学校定期为新飞电器集团的冰箱、冷柜生产线开发、设计、安装数字化自动测试系统;面向企业需求,在绿色化学电源、清洁电镀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无氰电镀与厚层电沉积不锈钢的新工艺,支撑起了相关产业的半壁江山;依托烟草工程的科研优势,为国内大型烟草企业进行应用开发。学校设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近200家电池企业培训了近千名技术骨干;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合作,开办了卷烟调香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为全国烟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立之年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加成熟和自信。刚刚结束的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抢抓机遇,强化特色,加快发展,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建设好三支队伍,深化三项改革,实现三大突破,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依中原文化深厚之底蕴,乘改革发展浩荡之东风。郑州轻工业学院一定会在促进中原崛起、服务全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局面,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奋进!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