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切实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日前,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召开了2007年度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了研讨。省委书记徐光春到会听取了专家的发言,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等省领导也参加了座谈。与会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发表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我校法政系赵国良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作了发言,发言在11月16日河南日报理论版刊登,原文如下: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驶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科学发展观这一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不是管一时而是管长远的,不是管一般而是管根本的,不是管局部而是管全局的,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路线确定后,关键是落实,制度保证是关键。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制度建设要宏观上着重统筹兼顾,微观上应因地制宜。一是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法规制度。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往往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就目前来说,应该着力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以及社会服务和管理制度,等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科学有效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至少要解决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创政绩、谁来评价政绩”等问题。有了这些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可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证。决策必须改变那种随意性、随机性、赶时髦、树政绩的情绪化、功利性的做法,要有相应的规范程序。二是必须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工夫。很多时候,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总是屡禁不止,规章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导致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得不到落实而形同虚设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制度所带来的后果更可怕。所以,必须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工夫。这是制度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加强对制度的宣传教育,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也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要坚持领导带头遵守制度,增强落实制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