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院士来我校指导工作,并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科学道德古今谈”的报告。党委书记林世选、校长剧乂文、副校长吕彦力出席报告会。中层干部、教授、博士代表及物理系部分师生现场聆听了杜院士的精彩报告。
校长剧乂文教授主持报告会。他代表学校对杜祥琬院士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杜院士来校作报告致以衷心感谢。在介绍了杜院士的杰出成就后,他要求与会同志要认真聆听报告,深刻领悟杜院士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路,促进工作和学习。
杜祥琬院士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他指出,科学道德是科技工作者的公共必修课,对科技人员的影响极其深远,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来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做出不凡的成绩。
杜祥琬院士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他从“古训的提示”出发,精彩点评了古代先贤对道德的阐释,并指出这些古训对当代科技道德的影响。谈到“社会责任与科技道德”,他指出,科学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成果,以诚信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不造假,不剽窃。在报告第三部分,杜院士以中外著名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的一些感人故事为例,说明了伟大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们取得的科研成就,更在于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操。
杜祥琬院士还就师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聆听报告的师生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报告会结束后,杜祥琬院士在党委书记林世选、校长剧乂文、副校长吕彦力等的陪同下,欣然参观了我校的表界面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杜祥琬院士简介
杜祥琬,应用物理学专家。1938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原籍河南开封。1964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作为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参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后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