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重点报道我校建设发展情况

时间:2009-06-11浏览:79设置

        6月9日,全国高考刚刚结束,大河报推出了重量级的《教育在线》专刊。其中的“名校风采”栏目重点报道了我校的建设发展情况,向全省乃至全国读者特别是高中毕业学生和家长推介了我校。
       全文如下:
 

科学发展中的郑州轻工业学院

首席记者 王曦辉 实习生 陈旭
 
        郑州轻工业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8所本科院校之一,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轻工类本科高校。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建校30余年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学校上规模、上质量、上层次、上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有东风校区和科学校区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583亩,拥有15个教学单位、47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学位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000余人。
    郑州轻工业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位省级教学名师,建成了1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国家级、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学校的“烟草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现有2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设有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等20多个科研机构。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近2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项。
    郑州轻院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使命,依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转让的高新科技成果创造的产值达到数亿元。
    学校与轻工及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如三全、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新飞、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研制生产的“通讯光缆用硅芯管母料”,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光缆的敷设,自2002年以来,河南省高速公路用硅芯管,90%以上应用该种材料;与河南省政府应急办公室合作设计的河南省应急指挥系统即将投入使用。
    学校不断扩大与全国范围内轻工类企业的密切合作,与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在河南省高校率先实施德育学分制,营造了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强化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硕果累累,多次被中宣部、团中央等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郑州轻院的毕业生。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等一批领导和专家。
    许多毕业生发挥轻工企业投资少、见效快、扩大就业效果突出的优势,自主创业获得成功,不仅创办了资产亿万的企业,而且带动了大批就业,为社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喜得盛自行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龙,海南省十大杰出人物、海南金厦工程实业公司董事长姜岱云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2009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计划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学生5800人,其中河南省外招生820人;同时,面向河南省内招收专科生800人,总计划招收本专科生6600人。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