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报道我校实践创新教育成果

时间:2009-10-30浏览:58设置

        10月29日,河南日报以《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践创新教育为学生成才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题,对我校近年来开展本科生实践创新教育工作所取得的育人成果进行了报道。文章重点报道了我校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而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并对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具体做法给予了认同和推介。
         原文如下: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践创新教育为学生成才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记者  李树华  谈起近几年各种创新竞赛的成绩,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同学们总有一种自豪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5年、2009年两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本科组二等奖;全国大学生CCTV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艺术设计类竞赛、计算机类竞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荣誉的背后,是学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努力和实践。近年来,学校将课外科技活动与毕业设计和实践教学一起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非教学环节的课外科技活动,以体验创新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凭借其生动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抓好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是该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把这种人才培养理念概括为“四个一”,即营造一种氛围、创建一个平台、探索一条途径、取得一系列成果。
  学校完善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每年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郁氛围。学校创建了专门的服务网站,及时提供各类大赛服务信息,制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规定》、《学科性竞赛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设立大学生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项目,学校组织成立了创新实践专家组对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进行专人辅导,先后为学生提供了“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技能操作训练等专业指导1000多项。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打造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学校建成了专门用于创新实验的实验室20余个,投入专项经费近千万元改造完善了电子创新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室、数字化教学模拟训练室等。学校为学生各类竞赛提供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场所,明确规定学校各类实验室、实习场所无条件地向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为适应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需要,2000年、2004年两次较大规模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测试、暑假强化训练、实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大大增加了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有了科研立项的牵引,有了软硬件环境的支撑,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成为校园里最时尚的事情,同学们以科研立项为荣,以从事创新为乐。
  学校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探索出一条“实践+实习”的教学新路子。近年来,该校共建设实习基地150多个,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4年材料与化工学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成立了“雅润日用化妆品公司”,学校让学生从普通工人做起,经过技术员、厂长助理的岗位训练,了解熟悉整个过程,初步具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像这种例子在郑州轻院俯拾皆是,把学生的实习教学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把地方政府的生产与学生的实践认识相结合,把科技推广与学生知识运用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贴近生产接触实际,在钻研科技的实践中锻炼了综合能力。
  郑州轻院从尊重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科技创新活动逐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动手中培养思维、在挫折中磨炼信念、在协作中学会团结,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与社会的“无缝链接”和走向工作岗位的“零适应期”,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始终走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图说轻工大

返回原图
/